“十二五”湖南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新成就、呈现新特点 发布时间: 2024-08-06 14:03:58 |   作者: 华体会会员登录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各种挑战,湖南交通积极作为,有效应对,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完善,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全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5131.0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7%,比2010年增长51.8%,“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7%。交通运输业2015年实现增加值 1124.84亿元,同比增长3.3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 7.5 %。

  1.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湖南紧抓铁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先导性、战略性、全局性思维谋划了推进湖南铁路建设,全省高铁、普铁、地铁、城际铁路和磁浮等“多点发力”。2015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521.10公里,“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4.1% ,其中高速铁路1110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503.71公里。电气化里程3047.22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达67.4%,比2010年末提高了4.0个百分点。全省共有铁路机车999辆,比2010年末增加220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1%。

  2.公路路网结构优化明显。2015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3.69万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0.89万公里,虽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只有0.8%,但路网结构明显优化,实现100%的县市区通二级以上公路。一是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湖南实施“高速崛起”战略,累计完成投资2414.21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加878.71亿元,增长57.2%。新开工20条高速公路约1353公里,建成通车43条(段),总计3267公里,相当于“十二五”前全省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2386公里的1.4倍。2015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653公里,全国排名第六,基本建成“五纵六横”高速公路网,打通出省通道24个,覆盖全省98%的人口,湖南稳居“高速大省”行列。二是等级公路进一步增加。2015年末,全省等级公路总里程达21.3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24万公里,比2010年末增加2.77万公里。三是农村交通发展成为亮点。“十二五”的五年时间建设农村公路44114公里,新增通畅建制村8815个,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

  3.水路运输投资成倍增长。“十二五”湖南水运建设完成投资157.3亿元,较“十一五”增长3.67倍,年均增长达到36.1%。新增千吨级以上航道268公里,千吨级以上码头泊位15个,港口通过能力增加1010万吨。到2015年末,千吨级以上航道里程达878公里,全省千吨级以上码头泊位106个,吞吐量在200万吨以上的港口15个,港口最大靠泊能力达到5000吨,全省4079艘船舶完成标准化改造,船舶总运力达462.4万载重吨,较2010年末增长86.7%,年均增长13.3%。

  4.机场建设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民航四线(跑道关键线、磁悬浮机场快线、支线航空、国际线)初步形成,成功开通了长沙至法兰克福、洛杉矶、莫斯科航线,首次冲出了亚洲,打通了湖南通向欧洲、美洲的空中桥梁。全省支线网络初步形成。并开通长沙至香港、杭州全货机包机航班,为全省外贸企业产品进出口开通了快捷通道。厦航、奥凯航空湖南分公司2014年相继成立,结束了湖南民航60多年来只有一家基地航空公司的历史。单体规模中部第一、全国第五(静态)、总面积达21.2万平米的长沙机场T2航站楼于2011年7月启用。长沙机场至长沙高铁南站中低速磁浮快线日试运行。张家界、常德机场新航站楼2015年启用,怀化机场跑道延长工程2015年完工,衡阳南岳机场2014年12月23日通航。2015年末全省共有民用航空航线个,比2010年增加18个国外通航城市。

  5.民用车辆拥有量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湖南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保持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0.0%。一是民用车辆拥有量突破千万。2015年末,全省民用车(汽车、电车、摩托车、拖拉机、挂车和别的类型车等六类车)拥有量突破千万,达到1089.16万辆,比2010年末增加411.75万辆,增长60.8%,“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天新增民用车2254.94辆,平均每天新增民用车辆比“十一五”期间多588.05辆。其中,营运车103.93万辆,比2010年末增长31.7%,非营运车983.78万辆,比2010年末增长10.8%。二是民用汽车增长迅速。2015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516.60万辆,比2010年末增加272.88万辆,增长112.0%,“十二五”年均增长达到16.2%。三是汽车拥有量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末汽车拥有量占全部民用车辆总数的比重达47.4%,比2010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的5年占比呈逐年提高态势,2011年-2014年的占比分别为38.0% 、39.4%、43.7%和44.8%。四是汽车驾驶员人数连续5年增长都在10%以上。随着全省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私家车拥有量迅速增加,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也随之上升。2015年末,全省机动车驾驶员有1239.67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957.9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4%,汽车驾驶员人员在 “十二五”期间连续5年增速都在10%以上,2011年-2014年的增速分别为16.3%、20.5%、12.6%和16.4%。

  1、铁路客运增长平稳,“两高”持续强劲发展。随着2014年12月沪昆高铁湖南段正式开通运营,武广高铁和沪昆高铁在长沙火车南站形成“十字”交汇,客运列车实现了“公交化”模式,高铁客运专线的投入运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释放了铁路货物运能,提高了湖南与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型城市之间的客货运输能力,阶段性地打通了湖南省与全国大型城市之间的铁路运输“瓶颈”,大大改善了湖南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产业转移基础设施条件,铁路运输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沪昆高铁湖南省境内10个站和武广高铁湖南境内8个站累计完成旅客发送人数强劲增长,18个高铁站全年共发送旅客4568.57万人,同比增长42.9%。全省铁路完成客运量10368.18万人和旅客周转量879.46亿人公里,分别比2010增长45.7%和23.9%,“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7.8%和4.4%;完成货运量4183.56万吨,货物周转量749.95亿吨公里,分别比2010年下降27.0%和26.9%,“十二五”期间货运年均下降6.1%。

  2、公路货运迅速增加,在全省货运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2015年,全省公路完成货运量18.48亿吨,比2010年增长71.5%;货物周转量2731.80亿吨公里,比2010年增长106.7%。完成客运量13.82亿人,比2010增长16.6%;旅客周转量767.26亿人公里,比2010年增长43.8%。 “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路客运量年均增长4.4%,货运量年均增长11.4%,公路货运在全省整体货运中比重继续上升,2015年达到85.9%,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

  3、水路货运呈现低迷态势,管道运输较快增长。2015年,全省水路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达到2.51亿吨、666.83亿吨公里,比2014年分别下降2.2%、6.1%,呈现低迷态势,但比2010年分别增长42.3%、108.1%;水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1533.90万人,旅客周转量3.07亿人公里,分别比2010年增长56.1%和73.4%,十二五”期间客运量年均增长9.3 %,货运量年均增长7.3%,水路客货运均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15年,管道运输完成货运量994.78万吨,货物周转量14.24亿吨公里,分别比2010年增长56.4%和142.2%,“十二五”期间全省管道货运年均增长9.4%。

  4、航空客运较快增长,黄花机场月均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2015年,全省民航累计完成客运量935.44万人,比2010增长54.3%;旅客周转量132.28亿人公里,比2010增长81.1%,“十二五”期间全省航空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12.6%,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完成货运量6.08万吨,与2010年持平;货物周转量0.87亿吨公里,比2010增长8.9%。2015年,全省6个机场飞机起降达17.57万班次,比2010年增长35.9%,国际和国内航线年增长47.1%。其中,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71.5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48.3%。2015年的旅客吞吐量月均突破150万人次,达到155.96万人次,其中8月客流达173.44万人次,达到全年最高峰,货邮吞吐量12.20万吨,下降2.4%。从2015年全国排位情况去看,长沙黄花机场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二,全国机场中排名第十四。

  5、公路客货运量平均比重超过86%,在各种运输方式中仍居主体地位。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适应能力强和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等特点,尤其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更能发挥优势作用。从“十二五”时期来看,2011年-2015年公路客运占全部客运比重分别为94.2%、94.3%、94.3%、92.6%和91.5%,公路货运占全部货运比重分别为85.5%、87.1%、87.6%、84.8%和85.9%;公路客运和货运占全部客运和货运的平均比重分别为93.5%和86.2%,在全省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中,仍居主体地位。具体结构图如下:

  6、交通企业收入稳步增长,非公企业占比接近8成。2015年,全省共有662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3.32亿元,同比增长5.6%。全省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12.97万人,增长6.2%,人均实现营业收入21.84万元。从控股情况去看,2015年规模以上非公交通运输企业共有509家,占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业企业的76.9%,实现营业收入159.06亿元,同比增长8.5%。

  总体上来看, 近几年湖南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全省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交通运输一直增长的需求。特别是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进行计算的交通运输网络密度来看,“瓶颈”制约依然存在,湖南省铁路路网密度低于同在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和河南等省,公路网密度低于同在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和安徽等省。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的不足,将对这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受全球经济依旧疲软,国际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较大,进出口形势继续严峻等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企业经营成本一直上升,盈利状况也随之下降。大部分运输企业利润已处于较低水平,对运输行业营运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5和2014年两年全省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整体呈现亏损状态,分别亏损16.91亿元和25.22亿元。

  长期以来,受交通基础设施、运输产品、社会运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湖南客货换算周转量总量在中部6省乃至全国均处于中游位置,在中部六省排第4位,在全国排第12位。从2015年的情况去看,全省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在中部六省中,分别为第3位、第4位和第3位,在全国排位分别为第8位、第8位和第16位,占全国比重为4.7%、4.2%和0.7%,而相应的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等级航道里程分别占全国比重为4.1%、5.3%和9.5%。综合运输能力开发不够,尤其在内河的运输能力开发远远不足,2015年水运调查显示,全省通航里程11968km,航道里程位列全国第三,密布的内河网络有通江达海的优越自然条件,但湖南等级航道只占总里程的35.2%,比全国中等水准低16.6个百分点;能通航千吨级及以上货船的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比例严重偏低。而同在中部的河南、安徽、湖北和江西的等级航道占常年通航里程的90.8%、89.5%、70.1%和41.7%。与湖南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运输的快捷性、便利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目前铁路运输在全省的运输市场中占比大约30%左右。但由长期以来的铁路货运程序繁琐、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导致新客户对铁路货运避而远之,再加之铁路货运面临来自公路、水路运输的竞争,铁路货运面临萎缩,并受近几年的煤炭、冶金、矿建材料等主要大宗品类物资运输需求下滑影响,“十二五”的五年除2011年外,其余4年铁路货运两项指标均是负增长(图3),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下降6.0%和6.1%。

  充分发挥湖南区位优势,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力结构,积极利用经济发展形势严峻的倒逼作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运载能力,增强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加大交通建设重点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力度。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落后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依据市场需求变动情况,不断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客运方面提高中、高级客车的比例,全方面提高高速公路客运运力的客车档次和舒适程度;货运方面要全力发展特种货运和集装箱、大吨位等先进、高效的运输工具,逐步实现重型化、专用化和箱式化管理;水路方面要不断加快运输装备结构调整,淘汰老、旧船舶,重点发展一些大型船舶和专业化船舶。

  要把铁路、道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系统规划和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零换乘、无缝衔接”,为湖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一个布局合理、运力充足、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发展持续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3+5”城市群之间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完善路网建设,道路建设要坚持“成线成网”推进,发挥路网整体效益。加强完善湖南省干支线机场体系,全力发展临空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积极迈入“互联网+”,大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融合。尝试将互联网思维、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应用到运输市场,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积极推动运输发展由主要是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使运输信息化带动作用更突出,有效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共享,积极推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产业与现代运输体系紧密融合,帮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逐步的提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水平。

  湖南作为中部大省,要逐步重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尽快扭转铁路货运下降的局面。铁路运输具有诸多优势,是别的类型运输方式不能够比拟的。一是铁路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服务理念,打破固有的束缚行为的思维定式,树立现代物流发展理念。把客户的需要作为铁路服务工作的第一追求,用好现代化的设施,满足和适应人们对铁路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需求,要处理好门到站、站到门的运输,逐步的提升服务标准。二是完善铁路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接服务,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利弊,可以互相补充、互相结合形成利益的共同体。铁路要发挥散装货物运输、安全事故率低、质损少、长途远程等优势,加大站点周边配套堆场、仓库、转运站点建设,联合多种运输方式,形成“无缝”对接,按照客户的需求实现货物运输点对点、门到门优质服务。定期在相关网站上发布铁路货物运输时间、空间、运输品种等相关信息,协调沟通各种货物配送方案,建立铁路货运长效市场运作机制。三是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大力培育客户群体。从根本上改进铁路货物运输服务,依托全天候、大运力等优势,从整体大宗货物运输到高铁快递包裹,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增强营销意识、客户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教育,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转变。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培育和发展以大客户为主体的客户群体,强化客户对铁路的信任度,逐步的提升市场占有率。

上一篇:统筹推进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建设

下一篇:【48812】2020年我国危化品物流职业运送结构散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