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之前,还没有铁路和航空,只有道路运输和水运。由于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使得水运在那个时代成为交通运输的主流。人们临水而居,既有取水的便利,还有交通的便利,慢慢的变多的人临水而居,城市得以诞生。查看各个文明的发展史,都能够正常的看到人们依水而居的证据。明清两代之所以能够定都北京,源于京杭运河在漕运方面的巨大作用,由此也诞生了著名的扬州、济宁以及通州这样的城市。
工业革命之后,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蒸汽机车的投入使用,使得铁路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在英国的斯托克顿(Stockton)和达灵顿(Darlington)之间开通,最初的速度为4.5km/h,后来达到24km/h。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吴淞铁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以修普通马路为名,擅自修建了上海租界至吴淞的窄轨轻便铁路,全长14.5公里。铁路的出现让经济活动向内陆地区拓展成为可能,内河水运的低位相对下降。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发布停漕令、撤销大运河统一管理机构后,京杭大运河正式断航。这正是在铁路的冲击下而出现的内河水运的倒退。汽车的兴起推动了道路运输的发展,铁路和公路成为了工业革命之后交通运输的主流方式。
商业性飞机1919年2月9日完成了首次巴黎与伦敦间的往返飞行,这在欧洲的飞行史上是一次创新。飞机下午12: 20分从英国起飞,3小时30分钟以后,到达法国凡尔赛附近的一家机场,最高速度达每小时97英里。这标志着航空运输郑重进入运输的世界舞台。上个世纪50年代,跨洋商业航空的兴起,让流行100年的跨大西洋客运班轮不再具有优势,不少该航线的大型公司纷纷倒闭,而有些公司通过转型,通过改造客运班轮为邮轮,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上个世纪50-60年代,海运领域出现了集装箱运输这一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使得港口由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业,极大的提升了装卸效率,进而推动船舶不断大型化,一步步把海运的成本降到仅有运输产品价值的6%甚至更低,这是海运业持续不断的发展进而推动生产的全球化背后的技术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铁路、公路和海运主导了经济社会的主格局,内河水运的发展得到相对抑制。
1990年,中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通车,全长348公里,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这是道路运输领域的里程碑事件,配之以收费公路的政策,让高速公路在中国大地上全面铺开,进而改变了中国的时空格局。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个有高速公路连接的开发区,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很好的满足招商引资的需求,进而对中国形成“世界工厂”以极大的助力。
2000年之后,中国的土地价值和环保压力慢慢的变大,内河水运迎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机遇。2004年7月8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船闸通航验收委员会在三峡坝区宣布,三峡船闸具备在135至139米水位下正式通航的条件,可以由试通航转为正式通航。这标志着长江上游的航运条件大大改善,重庆成为三峡大坝通航最大的受益者。175米蓄水的条件下,万吨级船队可从湖北宜昌安全通达重庆港,三峡库区的航运运价可以低至5分/吨公里,甚至更低。与此相对应,京杭运河航道等级提升、长江“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不断推进,长江支流、西江干支流的航电枢纽不断建设,内河水运在这十多年借着历史机遇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2008年8月1日,时速达300km/h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标志着高速铁路在中国横空出世。短短的10年后,到2018年末,我国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万公里,是2008年的44.5倍,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一位。高铁的出现,让中国的时空格局再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北京到上海出差,可以一天往返,给中国不少的城市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在此阶段,各种运输方式持续不断的发展,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各种运输方式以提速和扩能为主题,演绎了交通运输从瓶颈约束、初步缓解、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进程,中国进入“交通大国”的行列。
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慢慢的升高,新能源能够解决化石能源的价格问题和污染问题,速度相对更快的运输方式会更快地发展,而内河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将相对下降。积极融入综合运输体系、融入供应链是内河水运的主要出发点,逐步扩大规模、提升航道等级的时间窗口将会关闭,这被笔者定义为内河水运的第二次窗口期。无人船会对水运业产生一些积极意义,但对经济社会并不具有颠覆性意义,仅仅让水运业在其技术经济的范围内继续发挥原有的作用,而不会有令人惊异的表现。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在铁路领域的巨大变革思路,比如3万吨级重载列车、时速250公里级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还有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含可变轨距)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也被提上日程,高铁这些年喊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口号,这在行业中引起了一些争议。而在未来,铁路的先行态势十分明显。其他几种运输方式将不得已面对铁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挑战。中欧班列的运能虽然不大,但是如果未来高速铁路货运能够在中欧班列得以推行,将会对海运产生一些实质性影响。
与此同时,航空领域在原有路径上的发展还在延续,并没太多令人振奋的消息。协和飞机失败后的负效应还没有被完全消化,航空时效性将会受到高铁的严重挑战。目前商务出行的客人,已经用高铁来实现距离较近的差旅出行,航空领域的时效性和服务能力是不是该做些改变了?
道路运输如果配之以无人车的大行其道,还是能有一个让人看好的未来,这也将对人们的出行乃至诸多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无人车将可能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会变成酒店、电影院、卡拉ok等娱乐休闲的空间,还可能诞生当下没办法想象的应用场景。
对于未来到底会是怎样的结局,没有人能够预测准确。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还在建设中,当前的投资还需要一些时间收回成本,铁路不久的将来不会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道路运输在无人车的推动下将不可想象。而水运和航空,该用怎样的创新,来面对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呢?虽然,未来是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时代,但各种运输方式总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融入到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运人和航空人,需要拿出怎样的创意和勇气,才能赶上建设交通强国的新时代?
上一篇:报告:公路货运数字化水平提高
下一篇:【48812】让整车运送更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