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货物运输疫情下的复苏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6-06 13:53:36 |   作者: 华体会会员登录

  航空货运行业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航空货物运输行业面临航油价格持续上涨、腹舱运力减少、中欧航路受阻、国际航空货运需求下降等坏因。但我国航空货物运输行业正处于上升期,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途良好。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不管面对多少考验和挑战,航空货物运输人始终主动作为、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努力实现行业的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民航货邮周转量达到278.2亿吨公里,比2019年增长5.8%;国际航线%的增长率。

  中国航空货物运输市场的货邮运输方式包括货运飞机和客机腹舱。货运飞机数量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迅速增加。根据《202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中国内地货运飞机达到198架,比2019年增加25架,在运输机队中的占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货运航空公司也增加了3家。自2022年初以来,中国货运航空、顺丰航空、圆通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持续引进货运飞机。

  腹舱运力方面,大量国际客机投入货物运输市场,运行“客改货”航班;国内客机腹舱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逐步恢复,腹舱载运率持续提高。疫情发生前,客机腹舱运输的货邮量约占我国航空货物运输总量的70%,全货机仅占30%。疫情发生后,随着全货机“应用尽用”以及“客改货”航班大量运行,全货机所占比重快速提升。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国际货运航班达到20万班,其中“客改货”达到6.9万班,占国际货运航班的34.5%。

  疫情之下,航空货物运输连年亏损的局面终于得到扭转。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2021年全球航空货物运输收入分别是10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1750亿美元,呈稳步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整个行业收入将达到1690亿美元左右。

  我国航空公司和航空货物运输代理的货运收入也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根据东航物流和南方航空年度报告,2021年东航物流、南航物流货邮运输量分别为145.3万吨和144.2万吨,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2.3亿元和198.9亿元,分别增长47.1%和20.6%。中国外运股份公司与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外运股份公司与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的空运货量分别达到80.4万吨和35.4万吨,空运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229.4亿元和68.5亿元,分别增长59.6%和20%。收入的稳定增长是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结果,更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得益于近两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航空货物运输行业迎来慢慢的变多的参与者,发展模式也更趋多样。2021年底成立的中国物流“巨无霸”——中国物流集团——实现海陆空铁多种交通方式覆盖,开始向物流领域全方位进军。中国外运股份公司、欧际等航空货物运输代理向供应链前后端拓展,向前直接面对大客户,向后开始包租飞机。京东、菜鸟等大型电商公司开始寻求自有货机运力,并逐步成立货运航空公司。邮政、顺丰、圆通、跨越等快递公司不但向航空承运端延伸,还在努力成为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收购是公司发展壮大的优选路径。顺丰通过收购嘉里物流增强国际货物运输市场竞争力,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通过收购深创建供应链有限公司、佳成物流等打造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优势。智慧航空物流建设的推进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公司、平台公司及投资公司的多样化参与。

  近几年虽然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但是整个行业仍然面临艰巨挑战。一方面,国内航空货物运输市场受冲击明显,腹舱运力依赖客运航班,客运航班随着疫情变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航油成本大幅增加,自2021年以来航油价格持续攀升,已经由之前的每吨4000多元涨到了目前的每吨超过6000元。此外,为了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多机场改造了货运保障设施,固定了保障设备,增加了红区工作人员,防疫成本投入较大。

  面对诸多挑战,航空货物运输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确保行业安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开拓市场,提升经营水平,实现货运收入增长。

  作为最具时效性的运输方式,航空货运在国际货物运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疫情发生前,空运价格约是海运价格的12倍;疫情发生后,二者的运价差一度缩小到6倍以内。空运和海运价差缩小,进一步增强了航空货物运输在远程运输方面的竞争力。疫情防控期间,航空货物运输企业提高货机利用率,安排“客改货”航班,深挖航空货源,推进销售形式多样化,打造货运产品,优化航线网络,推进多式联运,提升保障能力,不但实现了自身业务发展,也确保了我国企业生产资料和防疫物资出口及原材料进口通道顺畅。

  航空公司和机场在地方政府及民航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国内航班的影响,确保“应飞尽飞”。航企加大配合力度,通过小机型换大机型,提高组板能力,提升装机水平,推出中转产品,持续提升客机腹舱载运能力。

  在做好主营业务开拓的基础上,民航运输业各运行主体还全力做好降本增效工作。具体措施包括:根据航班情况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加强能源管理,提升燃油利用效率;自主研发性能较高的消杀装备、无动力拖车定位装置;实现办公、签单、结算电子化,数据传递信息化;严控行政支出;与上下游企业共担防疫和物流成本等。

  与此同时,在疫情中面临困境的民航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自2020年以来,民航局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民航业的影响。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了针对困难服务业的普惠性扶持政策和针对民航业的精准纾困措施。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等稳产业链供应链举措。

  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航空货物运输行业在保通保畅方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阻击战中,广州、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机场克服重重困难,加快完善硬件设施,优化保障流程,落实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同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采取措施缓解地面集疏运拥堵情况,全力解决员工集中居住问题,安排员工加班加点,保证机场24小时运行,确保航班稳定运行。

  疫情防控期间,航空公司全力争取货运航班持续运行,同时根据疫情变化随时恢复客运航班。本地疫情发生后,航空公司对航空市场需求、恢复节奏进行预判,提前制订预案,安排人员,调配运力,梳理细节,确保航班处于可以随时恢复的状态。

  据了解,目前受上海疫情影响的浦东机场货运航班和货量持续回升,近期单日保障货运航班起降超过170架次,货邮吞吐量约8000吨,货运航班通航点恢复至53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南方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也逐步恢复从上海始发的客运航班。

  为了实现疫情下航空货邮正常运转,海关、边防等联检单位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地海关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升货物通关效率以及确保口岸高效运转的措施。海关联合机场、货站、航企、货代为重要复工复产物资开通绿色通道,进一步缩短消杀、入库、理货、清关以及提货时间,提升通关操作效率,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海关、边防等联检单位多措并举,极大地提高了疫情下口岸的通关效率。机场、航空公司和联检单位的通力合作确保了企业生产急需的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供应不中断,支撑了供应链产业链在艰难中的持续稳定运行。

  近几年,东航物流、南航物流、川航物流等均从客货运兼营的航空公司运营体系中独立出来,向航空物流上下游延伸,开辟了客货运分离、货运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多个机场加大对货运业务的资源倾斜力度,对航空货物运输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成立航空物流公司,“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我国航空货物运输代理不断提升货源组织能力和物流方案提供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增强。航空货物运输主体利用疫情之机加速推进航空货物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电子化以及智慧化,无人机实物运输起步。2022年,在综合性货运枢纽大力发展的基础上,专业性航空货物运输枢纽——湖北鄂州花湖机场——计划于年中投入运营。疫情之下,航空货物运输的发展不再依赖惯性的客运管理思维,传统的“重客轻货”思想终于向“客货运并重”转变。

  航空货运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发展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疫情防控期间,《货邮飞行航班时刻配置政策》《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公共航空危险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际货运航权配置规则》等关于航空货运时刻、设施、危险品、航权的专项文件相继出台。民航首次编制的《“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从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完备的保障体系、构建精准协同的治理体系三个方面,系统化阐述了“十四五”期间航空货运发展的主要推动方向。同时,民航局还在开展《公共航空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航空货站收货工作规范》等规章标准体系研究工作,以达到规范公共航空货物运输管理,实现航空货运专业化、体系化发展的目的。

  为了发挥航空货运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对航空货运的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和全力支持。多地政府从加快高端适空产业和重要客户引进步伐,助力机场完善货运航线网络布局,推进货运多式联运体系建立,优化国际货邮通关环境,推动“单一窗口”平台在空港的广泛使用等多方面推动货运业务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河南、湖南、安徽等省市在发布的“十四五”物流业或交通发展规划中均提到要全力发展航空物流,天津市更是出台了专项的航空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政策引领为航空货物运输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中国民航报特约撰稿人 陈洧洧)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办公电话传真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上一篇:【48812】世界货物运送方法:铁路运送

下一篇:2023-2028年中国公路运输产业高质量发展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