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程邦达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8-10 03:51:55 |   作者: 华体会会员登录

  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额出现萎缩。在物流市场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叠加集装箱船交付运力增加、空运航班供给回稳的影响,导致市场运价一下子就下降,跨境物流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升级,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与贸易方式结构变化,以及地缘冲突常态化对供应链产生扰动,都已成为跨境综合物流公司新的挑战。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继续围绕“货源、客户”两个维度确立年度工作目标,通过完善以海空铁业务为基础的跨境服务体系,增强产品竞争力、稳定货源;把握产品结构、贸易方式调整带来的机遇,积极优化存量客户结构,拓展新兴客户渠道。在行业下行周期,公司年度经营业务量、客户总量、直接客户数量等关键数据稳中有升,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1亿元,同比下降48.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同比下降45.29%。

  2023年全球海运受需求萎缩、运力新增双重影响,海运运价全年大部分时间持续承压并在低位波动。针对外部形势的变化,公司在继续巩固核心口岸优势、重点航线经营的基础上,围绕客户的真实需求,强化产品研究开发、延伸端到端服务环节,完善海运产品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海运业务累计完成50.36万TEU,同比增长9.44%。

  在海运产品研究开发中,公司采取巩固优势产品、强化后发产品、拓展差异化产品的策略,提升公司海运商品市场竞争力。①在巩固美线产品方面,在“中国-东南亚-美国”的传统优势航线运营中,公司优化了舱位配置与采购,开发了季度包舱产品,某些特定的程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带动公司美线业务实现逆势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亚洲到北美NVOCC排名第12位,较2022年提升7位。②在强化非美线产品方面,公司加强了与核心船司的合作伙伴关系,扩充了国内重点口岸直达红海的航线,新增了墨西哥航线的合约产品,完善了公司非美海运产品体系。③在拓展差异化产品方面,冷特危业务与SOC箱业务合计完成42,134Teu,同比增长62.05%。

  在海运端到端服务中,公司深度强化国外重点口岸落地服务能力,延伸服务链条。在北美地区,新增70余家具备关务配送自营能力的海外代理,同时与12家大型卡车车队,建立直采合作伙伴关系,服务范围已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提高了对直客的服务能力。

  2023年,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在运力逐步恢复与货运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空运运价承压下行。面对行业下行周期,公司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以“严控经营成本,丰富航线产品”为原则,保障了业务经营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2023年,公司空运业务量19.32万吨,同比增长12.45%。

  报告期内,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了部分亏损的包机业务,增加包板、包量业务,从成本端对公司的运营做调整优化。同时,公司依据客户需求,丰富航线产品,新增成都-布鲁塞尔、上海-慕尼黑航线、上海-赫尔辛基等多条航线产品,与土耳其航空公司签订了代理协议,新增郑州-伊斯坦布尔航线产品。为把握跨境电商发展带来的行业红利,公司通过加强跨境电商团队建设,开辟空运专线,拓展头部跨境电商客户。

  2023年,俄乌危机呈长期化趋势,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在国际班列方面,基于专业的海外端操作能力,公司以大宗物资的回程班列为切入点,与各平台公司加强合作,中俄与中亚班列货量、营收稳中有升;在东南亚,公司与吉达蓬集团签署合作协议,降低俄乌危机对欧洲业务带来的影响。同时,公司加强国内班列的产品开发与组织运营,依托国际班列的运行,拓展了“长江班列”等一系列国内线路,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产品衔接。

  2023年,公司在稳定存量客户的基础上,聚焦目标行业客户,通过发挥泛半导体行业的先发优势,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开发;同时把握市场结构性增量机遇,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行业的优质客户。在客户方面,2023年公司客户总量实现了逆势增长,直接客户数量占比已超过一半。

  泛半导体产业是公司长期以来的重点布局方向。基于泛半导体产业上下游连接紧密的特性,公司以存量客户为节点,以关务咨询为切入点,结合保税仓储、归类合规、精密设备运输等能力,持续开发上下游潜在客户,从而形成产业渗透和覆盖。目前公司具备稳定合作基础的客户有三星、应用材料、中微半导体、合肥晶合、奕斯伟等40余家企业,已覆盖设备制造、硅片制造、晶圆制造等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同时,借助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浪潮,公司持续深化与内资企业的合作关系。汽车工业方面,公司持续深化与比亚迪002594)的合作,2023年新开发了长城汽车601633)、零跑汽车、众合汽车等客户;光伏行业方面,公司加深了与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等多家光伏领域头部企业的合作。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供应链将在复苏中持续重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大背景下,公司以仓关配为核心运营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建设质量。2023年公司深化华东区域网络建设,拓展华南区域业务覆盖面,重点发展了东南亚与北美地区的网点布局。

  在华东区域,公司围绕上海、宁波等核心口岸,于盐城、绍兴、金华增设网点,提升集货与分拨能力,发挥与核心口岸的联动效应,巩固公司在华东地区的优势。台州、义乌作为2022年新增营业网点,在2023年分别实现箱量10,674T、8,734T,分别同比增长64.62%、216.91%,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联动优势;同时公司于上海租赁仓库13,000余平,于武汉、金华租赁仓库近13,000平,主要服务于高端制造、半导体、医疗、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客户与跨境电商新零售项目。

  在华南区域,公司于东莞增设网点、于广州、东莞租赁仓库8,000余平,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内高科技产业客户开展业务;同时通过建立往返香港的卡车服务,逐步完善华南地区的服务体系。

  在东南亚地区,作为推动“中国-东南亚-美国”中间品贸易供应链发展的重要区域。公司新设立印尼公司,通过自建报关团队、设立产业园区服务团队、直采中越、泰越卡车运输团队等举措,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多国形成仓关配完整服务体系;通过提供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在越南与印尼,为公牛集团603195)提供海外分拨仓项目的运营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在东南亚地区完成海运箱量66,091TEU,同比增长22.91%。

  在北美地区,新设墨西哥网点,开发了美墨跨境运输产品。目前已形成纽约、西雅图、达拉斯、蒂华纳等基础网点服务能力。

  公司体系化的推进各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对BondexOne平台进行迭代优化,公司数字化转型在“业务+数据”双中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全面改善,通过加强海运、空运、陆运、仓储等各个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以及优化主数据管理、运营大屏建设和数据驾驶舱等功能模块,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搭建海外统一平台,构建符合公司整体架构规划的海外业务模块和应用架构,报告期内已上线海外西班牙仓库系统。

  公司成立了数字化管理委员会、大客户管理委员会,对公司涉及经营、数字化、大客户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规划和决策;同时,建立海程邦达PMO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对公司组织定位、职能管理范畴、工作机制、管理规范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在组织体系方面,公司将运营与流程管理部、仓配管理部、关务管理部进行合并,通过部门精简,提高了公司日常的运营效率;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开展“攀登者计划”人才梯队培养项目,通过引进领导梯队理论,从组织演化出发,从领导者角色和价值创造角度出发,培养组织中上承战略、下启战术与打法的“中坚力量”。

  公司立足于跨境环节,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物流产品及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属于现代物流背景下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范畴。

  公司主要为进出口贸易客户提供跨境物流服务,因此本行业景气程度与外贸进出跃程度及外向型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2023年,在全球央行大幅加息推高利率水平,俄乌战争、红海冲突等地缘政治风险悬而未决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环境更趋严峻,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以美元计,2023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0%。其中,出口3.3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6%;进口2.5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5%。

  2023年,中国出口增长动能由传统商品向新兴商品转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逐步增加,“中国智造”加速走向海外。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了2.9%,占出口总值的58.6%,机电产品中,“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同时,跨境电商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据海关测算,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

  2023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趋于稳定运行,但年末红海冲突给未来市场走势增加更多不确定性。根据克拉克森发布数据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需求方面,2023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整体呈现疲软态势,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共计2.01亿TEU,同比上涨0.4%;运力方面,2023年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规模达到2,782.9万TEU,同比增长7.97%,运力增速重回高位。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3年集装箱海运运价持续调整行情,整体波动下滑,年末有所回升。反映总体运输市场(含即期协议和长期协议)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年度均值为937.29(前值为2,792.14点),同比大幅下跌66.43%;反应即期价格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年度均值为1,005.79(前值为3,410.20),同比大幅下跌70.51%。

  2023年年初,航空货运业的月度货运量出现了连续下降,直到2023年8月触底。此后,由于快消品和电子产品的跨境订单增长,航空货运旺季表现强劲,航空货运量有所提高。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定期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航空货运需求,按照货运吨公里计算,同比2022年下降1.9%,航空货运运力同比2022年增长11.3%。

  波罗的海交易所空运指数(BAI)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到北美全年平均运费为5.43美元/公斤,相较2022年平均运费8.44美元/公斤,同比下降35.66%;2023年香港到欧洲全年平均运费为4.19美元/公斤,相较2022年平均运费5.9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29.93%。对比2021-2022年期间波动较大的运价情况,2023年国际空运运价逐渐趋于稳定。

  中欧班列作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在2023年的运行状况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尤其是在2023年底爆发了红海冲突,更加凸显了中欧班列全天候、畅通安全的优势。在南通道方面,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周年,为国际班列贡献了新的增长点。

  2023年度,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7万列、发送19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18%;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发送86万标箱、同比增长14%。

  近些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加,全球半导体行业生产和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同时,半导体市场需求波动、价格水平不稳定、产业分化割裂等问题影响半导体产业的稳定发展。2023年,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周期下行-底部复苏”阶段。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总额为5,268亿美元,同比下降8.2%,但随着23年下半年半导体市场回暖,2024年有望实现反弹。

  2022年以来,“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及配套文件陆续出台,为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蓝图。规划提出我国物流业要加快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建设,构建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

  作为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性,增强国际物流服务竞争力,补齐国际供应链安全的重大短板,更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紧迫任务。

  2023年,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意见》;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升级,更好地服务支撑实现“物畅其流”。

  物流产业依附于实体经济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因此其经营模式与发展阶段与实体经济发展模式与阶段息息相关。目前中国正处在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历史时期,产业结构方面,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高技术产业与低端落后产业并存。因此,在物流运作领域,这种产业结构的多面性、复杂性就体现为交易型传统物流、契约型合同物流、战略型供应链管理三种业务发展形态在物流服务市场的同时存在。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带来的产业重心转移和企业转型,对物流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企业需具备整合多区域资源,形成“端到端”全链路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同时快速扩充海外服务能力,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与跨国需求。在此趋势下,物流企业必须提升服务水平,把握由交易型传统物流向战略型供应链管理方向升级的难得机遇。

  公司从事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以各类进出口贸易参与主体为服务对象,为其规划、设计并提供专精于跨境环节的标准化物流服务产品与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业务体系随着市场需求演变,形成了“基础分段式物流”、“一站式合同物流”、“精益供应链物流”以及“供应链贸易”四大核心业务板块。

  指围绕国际空、海、铁运进出口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订舱、关务、仓储、拖车单一环节服务的业务模式。基础分段式物流是规模化形成基础货源与运力资源的业务支点,是公司整体业务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石。

  指以订舱、关务、仓储、拖车为基础服务科目,结合客户保税仓配、多式联运、“一票直达”等增值服务需求,生成一站式服务方案并予以交付的业务模式。业务形态层面,一站式合同物流是基础分段式物流的拓展和延伸。

  指按照每个客户供应链环节特性,为其量身定制贯穿全生产经营流程物流服务方案并予以精准交付的业务模式。作为公司现有业务结构中最高级业务形态,精益供应链物流在一站式合同物流基础上,叠加了原材料全球流集采分拨、VMI管理、厂内物流、线边库代管等具备“主动管理”属性的服务科目。目前,公司精益供应链物流业务板块主要服务于泛半导体产业(芯片、面板、半导体设备)及精密电子产业。

  指根据客户采购委托,购入符合要求的商品,并最终将商品销售并配送至客户指定收货地点的业务模式。供应链贸易在公司整体业务体系中起到辅助配套作用。

  业务体量:根据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组织公布的信息,公司位列2022年度中国国际货代物流综合收入第11名,海运收入第8名,空运收入第19名,民营企业第3名。

  企业荣誉:公司2023年被中国企业家联合会评选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384名,被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评选为国家5A级(最高等级)物流企业,担任中国报关协会副会长单位、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常务理事。

  公司创立以来主要采用轻资产的经营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外部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跨区域、多环节的系统化跨境物流服务。

  目前,公司已构建形成横向扩张(全球网点布局)与纵向延伸(行业客户深耕)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式发展机制。公司将通过在关键节点控制资源与拓展海内外网络实现“横向扩张”,为“纵向延伸”的顺利展开奠定营运网络、作业能力、运力资源基础;同时依托在传统优势行业上下游的延伸与多行业的布局完成“纵向延伸”,带动公司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也为公司伴随核心客户成长,实现业务版图可持续性“横向扩张”提供契机。

  物流网络是物流活动有序开展的先行条件,物流网点的覆盖范围与服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企业的实力与潜力。公司贯彻“流量口岸+制造业集散地”的网络布局策略,立足关键物流节点,设立实体营运网点,对接属地作业资源及客户资源。自设立以来,公司陆续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都、重庆、合肥、宁波、南京、武汉、郑州、东莞等区域分支机构,物流网络覆盖跨境贸易客户主要聚集区域。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东南亚、日韩及北美的业务发展机遇,于上述地区成立分支机构,为海程邦达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硬条件支撑。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形成国内35个网点,境外16个网点的网络布局,物流服务能力覆盖全球200多个城市口岸。

  公司通过仓储网络布局与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增强了核心口岸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分拨能力,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为合同物流业务提供了成本优势。目前,公司在青岛、西安、合肥、上海等多个制造业集散地设有保税物流服务基地,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优势和对保税监管政策的专业理解,为客户提供常规保税仓储配送业务及一系列增值服务,如缓税缓征、加工贸易账册核销管理、跨区保税调拨,以提升客户率和生产连续性。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下,我国经济结构前沿领域已逐渐向泛半导体产业等高技术、高价值领域转移,由此带动其配套供应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公司经过多年总结、提炼,已经在泛半导体垂直领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精益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流程覆盖客户企业从建厂期到运营期,从采购、生产、销售直至后续配套的全经营周期。其中,公司在物流规划能力、VMI服务能力及嵌入服务能力方面均形成了相较国内同行较为明显的专业积淀。上述先发优势既给市场新进入者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又为公司确保在泛半导体产业物流持续竞争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司成立以来,凭借稳定、可靠的服务质量获得了各行业直接客户的广泛信赖。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体涵盖精密制造、消费品及零售、汽车及工业制造、电子及高科技、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以高技术服务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关键系统自研、通用系统外购”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功能较为全面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以公司自行开发的BONDEXONE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中枢”,以TMS、WMS、CDS、FMS等作业管理模块为“神经末梢”,辅之以综合结算平台、NC财务系统及安全系统等底层系统。不仅可以提升操作环节的作业效率,更可通过对订单的统筹管理,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作业资源调配以及作业环节整合的再优化。目前,公司订舱、报关、运输、仓储业务模块,均已100%支持线、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基于ISO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结合物流服务主要环节汇编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体系文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全面记录、评价物流项目在计划、过程、结算、售后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成果,持续总结、改善物流服务质量。在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发行人重点优化物流产品关键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辅之以“6S”现场管理法的全面推广,增强物流产品体系的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公司坚持以整体发展战略出发,遵循“选、用、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构建“员工双轨制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包括领导力、通用能力、专项技能等方面线)相结合的培训课程与培养项目,加强产学结合的力度,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评和激励体系,努力营造人才高地孵化环境,以此支持业务体系发展和人力资本增值。

  在组织结构上,公司贯彻实施总分联动机制,由总部产品事业部负责产品规划、市场策略、运营支撑,区域分支机构负责客户销售和属地交付;产品事业部、区域分支机构共同以客户与项目为导向,通过垂直管理体制和信息技术系统,较为迅速地实现作业资源的匹配、服务方案的生成,一方面帮助客户在物流环节“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公司自身的运营效率。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8.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29%。公司总资产为37.99亿元,同比减少4.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63亿元,同比增长0.66%。

  宏观物流产业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充分竞争行业之一,整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由于准入门槛偏低,公司所立足的跨境物流细分行业常年呈现分散化、地区化的格局。

  跨境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配套服务产业,一方面需要适应国内经济重心从追求规模速度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在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被赋予了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自主可控性、补齐国际供应链安全重大短板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跨境物流亦在经历属于行业自身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业呈现出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自2019年以来,全球供应链失衡加剧,供需矛盾严重,人力、运力等物流行业关键成本要素大幅上涨,物流企业经营情况呈现两极分化局面。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可以利用更完善的网络覆盖、更合理的运力调配,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保障客户供应链的及时性、安全性、稳定性。

  跨境物流产业加速进入行业整合与变革期,行业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持续攀升,热点交易不断,大中型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跨境物流行业整合急速,“强者恒强”已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中间环节多,涉及利益体(工厂、贸易商、货代、拖车、海关、码头、承运商)复杂。传统作业模式下,各作业环节、服务区域间信息透明度低、信息交互迟滞,因而导致跨境空海运物流成本长期高企,效率普遍低下。物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地使得不同作业流程、服务区域、乃至经营机构间的“无缝连接、协同作业、信息透明”成为可能,信息孤岛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的解决。

  信息技术的进步除了改变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也将带动商业模式的变化。传统上依赖信息不透明赚取差价(主要为运力采购差价)的业务模式将愈发难以为继,而真正具备信息技术优势与专业服务能力的跨境物流企业将受益于去中间化进程,不断拓宽服务边界,基于为客户带来的效率提升赚取增值服务费。

  先进制造产业普遍具有行业技术更新快、生产供给复杂度高、用户需求偏好转换频繁等显著特点,这就要求物流服务商要能够基于对客户产业通性、客户企业特性的专业认知,为客户量身定制并精准执行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进程必然对配套物流产业的精细化作业程度、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精密电子物流、化工物流、汽车工业物流等专注于不同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物流向纵深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国际物流巨头企业与全球性产业龙头是相辅相成的。当下,中国品牌正逐步在世界赢得话语权,一批真正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国高技术先进制造企业也逐步走向成熟,中国外贸中枢也开始由OEM向ODM及OBM模式转型升级。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中国真正意义上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企业还仅有中外运一家,和中国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颇不相称。在制造出海、品牌出海的环境下,中国跨境物流公司将会迎来需求爆发期。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本土企业的带动下中国物流企业将加快全球化布局进程,未来中国有望出现3-5家世界级物流企业。

  公司的战略愿景是:成为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商,用标准化产品、定制化方案、品质化服务、全球化网络、数字化运营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公司战略目标是:力争在2026年进入中国国际物流行业第8-10名;成为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国内领军物流企业。

  明确基础货源规模为“一个运营基本盘”。公司将持续依托国内外跨境枢纽口岸设立流量型网点,不断提升海空陆铁等基础服务能力,积累客户资源,实现基础货源的“滚雪球”式积累。

  明确业务链条延伸和细分行业深耕为“两个业绩增长点”。一方面,公司将立足客户集聚区域(包括境内及境外)设立服务型网点,与枢纽口岸的流量型网点“连点成网”,实现全球物流覆盖,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供“端到端”物流服务;另一方面,公司将在继续深耕以泛半导体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物流的基础上,探索和尝试其他高精尖产业业务机遇,力争将关键的物流资源、信息系统与专业人才复制推广至其他产业中去,以承接国家产业升级进程中的业务增量。

  2024年是公司五年战略规划的第三年,公司将在既定战略的指引下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国际海运业务方面,公司将加大事业部能力建设,推动海运直客尤其是大客户的销售和“端到端”能力建设,搭建自动订舱平台和海外代理商平台,实现从“销售”向“服务”的转型;国际空运业务方面,公司将在关键节点增加资源投入,提高可控运力规模,同时提升国内和海外端落地服务能力,构建跨境电商业务交付能力;国际铁运业务方面,公司将强化“中老班列”与“长江班列”的运营能力,实现国内国际货物的循环对接。

  直接客户开发与细分产业深耕方面,公司将持续以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目标行业为切入点,完善全链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抓住龙头企业,拓展目标行业客户规模;通过海空铁、关仓配的标准化产品,开发中小客户,提升收益水平;依据区域特点和行业属性,加快销售体系建设,提高客户的开发和服务力度。

  网络布局方面,公司将持续推进华东与华南区域的网点覆盖率,重点发展东南亚与北美地区的端到端能力,以西班牙新能源汽车仓为支点,开拓欧洲地区的网点建设。依托客户的真实需求,通过在供应链关键节点加大资源投入,实现各区域仓关配服务体系的完善。

  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将以数字化管理委员会为基础,持续加大数字化投入。通过对BondexOne平台进行改造升级,新增在线自动订舱平台和空运产品平台;积极推广并实施海外统一平台,构建海外应用整体架构,为公司的海外业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打造新一代关务系统,实现关务服务一点对全国的能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对STARWIC、WMS、TMS系统进行持续升级,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公司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焦于国际化人才管理体系与海外团队建设,全力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结合SRM系统建设项目,构建战略供应商体系,在重点线路中,优化卡车、仓储、装卸供应商管理,提出明确的降本增效的目标;继续推进公司内部利润共享模式,在销售单元与产品单元形成合力,形成产品销售互相促进的局面,提升团队整体竞争力;通过目标管理实现,战略对齐,通过任务管理,实现战略落地。

  公司主要以各类进出口贸易参与主体为服务对象,为其规划、设计并提供专精于跨境环节的标准化物流服务产品与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自身发展与全球宏观经济及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面临多重风险,包括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债务风险、地缘政治紧张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增长可能因贸易保护主义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受限,金融市场则可能受多因素波动引发危机。此外,债务规模扩大增加了违约风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贸易中断,进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宏观经济风险是中短期内最不可控的风险,公司采取底线思维,对所涉及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积极跟踪、研判和分析。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和应对策略,降低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风险。

  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若公司无法应对市场格局变化,无法通过提升服务质量、聚焦成本管控、完善产品结构等方式实现差异化,将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能导致公司面临业务量及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和研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分析市场竞争格局,采取积极有效策略,实现前瞻性规划和业务战略布局;坚持多元化业务体系,基于细分物流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长期核心竞争力。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的复杂性及动态性,可能存在客户资信状况变化未及时察觉和跟踪,导致信用未及时调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完整收回的风险,使公司承担相关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对相关风险的研究及政策应对,对客户资信进行动态监控并将应收账款情况纳入内部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事前准入及评估,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量及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用户需求,公司积极拓展物流网络,完善业务网点,为提高与客户沟通结算的便利性并满足海关监管要求,在各业务区域设立多家分支机构。子公司、分支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公司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决策贯彻执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公司不能在服务网络拓展的同时完善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将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已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建立了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内部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加大人才引进和管理层培训力度,提高公司管理层素质、管理上的水准从而降低管理风险,适应公司扩张需求。

  保税物流是公司业务开展的重心之一。保税物流业务开展受国家有关保税仓库管理规定及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法规的管理,相关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变化,形成保税、非保税并重的多元化业务体系,持续开拓新市场和赢利点,提高公司对政策的应变能力。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时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公司管理水平等因素做出的,宏观经济波动、产业下滑等因素可能会引起募投项目的投资回报及公司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全力推动募投项目的实施和运营,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大营销及客户开发力度,积极消化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上一篇:【48812】中远海运拟定中小客户专线、分批订舱 助力中小企业处理“出运”难题

下一篇:豫货跨“海” 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