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国企】践行“三个转变 ” 探寻超级工程里的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 2024-08-06 14:03:26 |   作者: 仓储储存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4年5月,习在中央企业视察时作出“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为推动我们国家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中国制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年来,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从制造到智造、从速度到质量,打通了一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绿色快车道”,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飞驰前行。

  在“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提出十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策划推出“走进新国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融媒体采访活动,第二站走进中国华能石岛湾核电基地及中盐集团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深入制造业央企的生产一线,揭示科技赋能之下,超级工程里蕴含的新质生产力。

  说起核电站,“安全”无疑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这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解决核电建设难题、实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需要揭开核电神秘的面纱,用数据说话、用科学支撑。

  在刚刚揭晓的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中,有一支来自央企的年轻队伍——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运行部,他们建设和守护的正是此次融媒体采访团探访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这是一座“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 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93.4%的设备国产化率彰显了大国重器的硬核担当。

  据了解,高温气冷堆可以不依靠外部动力、冷却剂等,确保核反应不失控、反应堆不熔毁、放射性不泄漏,实现“天生”安全,从设计上消除了场外应急响应的需求。

  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运行值长仝礼允介绍,在安全方面,可以用“四不怕”来概括该核电站的突出优点,即:不怕没有电、不怕没有水、不怕没有气、不怕没有人。

  据介绍,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即使反应堆突发故障或遭遇自然灾害,一切操作系统都失灵的情况下,不依靠任何外界干预,反应堆仍旧能依靠自身的物理特性保持在安全状态。

  我们设置了三道防线。”仝礼允向记者们科普:第一道防线是耐高温的球形燃料元件,四层耐高温的陶瓷“盔甲”包裹着核燃料,最高可承受1620摄氏度的高温。第二道防线是反应堆具有自稳特性。当温度达到设定阈值时,反应堆会进行负反馈,功率自己会降下来,使核裂变反应得到一定效果控制。第三道防线是非能动的余热排出系统,它不需要任何外界动力,堆芯余热能够借助热传导、自然对流换热和热辐射等自然机制的非能动方式传导至外界中,避免堆芯过热发生熔毁。在三道防线的“保卫”下,反应堆的堆芯温度不会超过1620摄氏度,可保证包覆燃料颗粒的完整性不受影响,同时有很大效果预防放射性物质外泄。

  从2007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MW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作为威海地区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落地开始,让当地老百姓接纳核电、支持核电,就成为项目建设以外的另一项重大工作。

  在石岛湾周围海域,有着大大小小的海带养殖场。海产品养殖业是荣成当地经济的支柱之一,要在海边建设核电站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恐惧与偏见,是横亘在核电与公众之间的一道鸿沟,要想填平这道鸿沟,解决核电建设的关键难题,就得让大家探索核电究竟是啥样子。”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培训中心理论教员李晶说,“为此,我们用数据说话、用科学沟通。让科普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校园行活动,邀请社会公众来到核电现场,让当地群众在零距离的交流中感受第四代核电技术的本质安全、核电企业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华能核电人守护核安全、捍卫核安全的决心。”此外,为了让海带养殖户放下担忧,志愿者们细心讲解高温气冷堆温排水情况,让大伙知道高温气冷堆不会对海洋生态红线区产生不利影响。

  时至今日,伴随着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商运投产,荣成这座海边小城也火了起来。导游们也不无自豪地介绍说,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就在我们荣成。

  今年3月,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核能综合利用项目与荣成市政供热管网并网,荣成市近2000户居民由燃煤供暖模式“切换”为核能供暖模式,这也标志着四代核能综合利用取得突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城市低碳发展。

  据了解,按照上述供暖规模,每个供暖季可替代燃煤37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00吨。

  目前,华能石岛湾核电基地扩建一期工程现场已具备开工条件。从“谈核色变”到“天生安全”,再到与当地和谐发展,华能石岛湾核电基地正向新而行,全力助推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我国核电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大,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发挥主体电源作用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盐行业唯一一家中央企业,中盐集团不仅做精盐业产品,同时盘活地质资源,早在2000年,中盐集团在中盐金坛试点探索盐穴储能综合利用,如今已积累宝贵经验,主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

  以往盐矿开采后,留下了形态大小各异的空盐穴,如果不用来储能就要进行封堵,以防发生地面塌陷等事故。

  “作为井矿盐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腔,盐穴是目前最合适的储能形式之一。”中盐金坛公司技术中心学科组负责这个的人说,这些盐穴储存容量大,单腔可达数十万立方米;腔体承压高,可达十几MPa以上;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具有自修复功能;环保生态,占地面积少,对环境影响较小;经济性好,建造、运行维护成本低;分布广泛,我国盐穴资源丰富,便于新的储能形式推广;技术成熟,国外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压缩天然气、石油存储。

  2022年5月26日,由中盐集团主导建设的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要利用盐穴储能,第一步是要大装置制盐以消纳卤水,还需要对盐穴腔体进行“塑形”,保障盐穴的“形态”符合储能需求。中盐集团通过不断建设实践和借鉴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形成了勘探、钻井、设计、造腔、运行及监测等一整套盐穴储气库建设技术,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装备,也为拓展盐穴综合利用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5年起,中盐集团就开始与中石油合作推进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储气库”项目,2006年3月29日,亚洲盐穴储气第一库——金坛储气库全面开工建设,此后又与中石化合作建设“川气东送储气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从此,“盐穴储能”在中华大地拉开大幕。

  2015年,为解决新能源利用中的弃风弃光问题,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始了“基于盐穴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项目”的科学技术研究,2017年获得国家能源局立项,成为国内首个也是迄今唯一的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级示范项目。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利用地下盐穴储气的大容量物理储能技术,可利用低谷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发电,以此来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中盐盐穴公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这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大规模清洁物理储能技术。

  这个地下大型“充电宝”最核心的优点是“非补燃”技术。盐穴的高压空气被释放开来后,需要加热膨胀产生更大推力,此前国外已投运的电站都通过燃烧天然气来加热,补燃过程会产生碳排放。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不烧煤、不烧天然气,实现了零碳排放的工艺路线,项目核心设备也实现了100%国产化。

  这项储能技术的能效利用率有多高?经过测试,其电—电转换效率达到60%以上,可实现20分钟快速启动,每小时发电6万千瓦时,每天可连续发电5小时,发电量达30万千瓦时。每年可完成调峰电量1.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万吨。

  科技创新是新型制造业非常非常重要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央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健全产、学、研、用对接合作机制。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不断的提高央企力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上一篇:去年全国水路货运量比二〇一七年增长超四成 “公转水”转出降本新空间

下一篇:危化品管控升级拆除“流动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