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本世纪头20年,山西省将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等水平。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全省经济将步入高速增长期,产业体系也将逐步优化。同时,全省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区域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竞争将更加激烈。
新的发展形势对交通运输提了了新的要求,这就是:交通建设和运输服务必须在扩大规划、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建设和运输服务的环境资源代价。全立交、大通行量的高速公路,为交通运输提供了更经济、更环保、更高效、更安全的运行环境。发展高速公路并保持合理规模,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矛盾的有效途径。
发展理念从侧重技术经济转向注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发展内容从偏重基础设施数量转向注重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管理全面发展,注重系统整体性、功能性、协调性;发展方式从注重效率转向效率和公平并重;发展动力从依靠传统技术和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向高新技术的应用,以信息化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质量、效益型超常规发展。发展高速公路,逐步优化路网布局结构、技术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符合常理、功能完善的公路基础设施,提升整个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将是今后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为核心,我国高速公路逐步走上了持续、快速、有序的发展道路,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已接近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专家研究预测,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成型期,为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指导、协调各地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交通部明确要求各省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区域性高速公路网规划,以期在适应、配合国家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的同时,实现地方交通投资效益和路网布局的最优化。
山西高速公路建设从1993年起步开始,经历了1993~1999年的起步建设和2000年至今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两个阶段,通车里程达到1347公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到目前为止,山西还没有高速公路发展专项规划。为确保山西高速公路快速、健康、科学发展,就必须及早并统筹研究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的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期、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重大关系,加紧研究和制定高速公路长远发展规划,明确高速公路发展的远大目标和布局框架,使山西的高速公路建设能适应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
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要求,以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规划是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依法行政的科学基础和依据。科学合理的规划,将会成为领导层分析、判断、决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国家及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节约世界资源、综合利用,远近结合、统筹规划”的方针,构建适合山西省情、满足发展需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高速公路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高速公路规划既要满足近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也要着眼于适应长远交通需求和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采用供给导向型规划模式,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充分的发挥高速公路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
高速公路网规划既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内陆省份山西逐步扩大开放的需求,也要着眼解决全国交通东西连通问题,满足构建综合运输通道的要求。要注重与周边省区的有机衔接,强化山西与各大经济区的紧密联系,形成开放型的高速公路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的效益,促进山西对外开放。
从构建省内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出发,准确科学合理地对山西省高速公路的功能做定位。从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出发,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的空间布局,满足功能要求,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化。
高速公路规划与与山西省地理特点、城市分布、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与城镇、旅游、通讯、环保、水利等专业规划相衔接,与铁路、航空等其它运输方式相协调。特别是要与一般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统筹考虑,要充分的利用已有线型资源,在高速密度不足的地区,通过一级、二级公路加密,在经济增长极增设高速公路连接线,发挥高速公路的网络积聚辐射功能,满足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
高速公路网规划要与规划区域内水、水、林、田综合治理、资源利用等相结合,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降低环境污染,节约土地,少占或不占耕地,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根据山西交通发展特点,借鉴国家高速公路网功能定位,对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功能定位如下:
高速公路网是山西省公路网中层次最高、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处于由山西省国家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组成的山西省干线公路网的最高层次,是山西省干线公路网的主干网,是省内外客货运输的大通道。完善的高速公路系统可提升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将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地匀衡、协调发展,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带动山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实现省会到相邻省会、省会到地级市、相邻地级市之间高速通达并连接2020年城镇人口超过15万的所有城市,与一般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成现代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届时,全省约90%的市县能在一小时内到达高速公路,为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增加和经济总量的逐步扩大,必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流动总量的升级,导致全社会运输总需求量的一直增长,从而引发公路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
——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都将促使人员流动和商品消费增加,进而带动客货运输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城市群和城市带大量出现,将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物资交流通更加频繁,从而形成更大的公路客货运需求。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将促使货物运输规模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要求公路交通运输必须向高效和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消费结构显著变化,将会产生大量的公路客运需求,并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方便、快捷、舒适、安全、自主等价值取向显著地增强。未来人均出行次数和消费性出行将明显增长,并呈现需求层次高、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势态。需要公路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相当数量的规模化、个性化客运服务。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公路交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走节约世界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根据各种预测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特点,选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弹性系数法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汽车拥有量和公路运输量做多元化的分析预测,得到如下结论:
——山西省客车拥有量到2005、2010、2020年分别达到51、97、268万辆;货车拥有量到2005、2010、2020年分别达到33、40、54万辆。
高速公路网是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本规划结合山西实际,采用国土系数法、弹性系数法等对山西省公路网总规模进行预测,经咨询、分析、修正后得出结论:山西省公路网总规模到2005年、2010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67600公里、80800公里和100400公里,公路网密度分别由2003年的4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3、52和64公里/百平方公里。
影响高速公路合理规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土地资源及地理特征等因素。本规划采用连通度法、国内分解法、服务能力法、国际类比法、可测度类比法等对山西省高速公路的规模进行测算,经分析并咨询专家得出结论:
山西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经济、地理位置特殊,高速公路连通水平应略高于全国中等水准,连通2020年城镇人口在15万人以上的城市较为适宜。即到2020年,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合理规模为4000公里左右。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为人字骨架,9横9环。由以省会太原为中心的3条放射线条横线条环线条连接线为补充,形成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络。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布局结果见附图。
人字骨架、9横9环及连接线公里,扣除重复里程后布局规模总计4051公里。
本规划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紧密衔接,国家高速公路在山西境内的六条路段全部纳入了本规划。同时将境内国道主干线、国家重点公路全部规划为高速公路,使山西省高速公路网有机地融入国家网,使山西省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优势充分的发挥,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策略要求。
本规划布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省际间、区域间的有机衔接,与相邻四省区内蒙、陕西、河南、河北分别有3条、7条、6条、6条高速通道相连,形成了开放型的高速公路网络,这22个高速出口通达周边省区19个大中城市,进一步强化了山西与国内各大经济区和相邻省之间的联系,使山西融入了京津冀、环渤海、中原、西北、珠三角、黄河金三角等各大经济区,形成了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使得内陆省份山西也实现了通江达海,逐渐增强山西的对外交流沟通能力。
本规划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完善省域内高速公路网络,在省内形成了一个以省会太原为中心的三小时经济圈和以大同、运城、晋城等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圈,可以充分的发挥公路对国土资源、区域经济的整合和联系作用,促进山西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高速公路网连接省内所有的公路、铁路、航空枢纽和重要站点,进一步强化了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机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展其长,从而有效促进畅通、安全、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增强了煤炭运输能力和旅游景点通达能力,有效支撑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
本规划布设了五台长城岭—保德、高平—新乡、长治—安阳等横线和经济性产业区域连接线,强化了煤炭产业区之间、旅游产业区之间的便捷连接,很好地适应了煤炭经济持续发展和旅游产业快速壮大的需要,有效支撑了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
本规划提高了高速公路的覆盖面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随着规划的实施,全省人民大多数都可以直接享受到高速公路带来的生产和生活便利,极大地提高全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同时,可以打破落后地区的封闭状态,扩大人民视听,帮助落后地区群众转变落后观念,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规划与一般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全省90%以上的市、县能在1小时内快速到达高速公路,增强了路网的可靠性。高速公路成网后,国防安全机动能力将大大增强,有利于建立战略性机动高效运输系统,为实现战时全路网无障碍快速机动功能奠定了基础。
经初步统计,在规划的4000余公里中,截止2004年底,已建成1347公里,在建400公里,待建约2300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33.2%、10.0%、56.8%。
经初步匡算,除已建成1347公里外,其余2704公里还需资金约1013亿元(不含2004年列入计划部分)。其中在建项目还需投资41亿元,待建项目需投资972亿元。
从国家及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出发,从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要求出发,坚持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有机结合,统筹考虑、重点突出,效率优先、协调发展,优先安排国家项目、人字骨架、重要横线和环线。
按照上述原则,本规划对今后1年、3年、5年的发展目标及重点做出具体安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项目详细情况按程序适当调整建设时序。
2005年,优先安排国家及我省重点项目建设,支撑构建以太原为中心的三小时经济圈,完善人字骨架建设。到“十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82公里,实现省会到市三小时高速通达,打通7个高速出口通道。建成新荣得胜口—大同、太原—长治及汾阳—离石高速公路。
2006~2007年,优先安排国家项目在山西境内段,国道主干线山西境内段全部建成高速公路,人字骨架全面形成。2007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打通10个高速出口通道。建成离石—柳林军渡、侯马—河津禹门口、晋城—泽州道宝河及太原—古交、阳城~侯马等路段。
2008~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山西境内段基本建成,重要横线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余公里,打通14个高速出口通道。建成长治—临汾、灵丘驿马岭—山阴和五台长城岭—保德、和顺董坪沟—汾阳等路段。
2011年以后,主要建设城市、区域环线和连接线,加强完善网络。具体发展目标及重点可根据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及资金落实情况在相应的五年规划中予以明确。2020年末,本规划目标全面实现,总里程达到4000余公里,打通22个高速出口通道,形成开放型的高速公路网络。
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议在本规划实施后期,适时对本规划做综合评估,并对2020年以后的山西省高速公路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山西省高速公路发展的稳定规模。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由山西省交通厅组织编制,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纳入山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是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山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具有行政指导性和法律约束力。规划颁布后,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并正确地处理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与区域、行业规划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同时,要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机制,根据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趋势和一直在变化的交通需求适时对规划做评估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
改革投资体制。《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结合我省公路建设真实的情况,建议政府制定出台吸引社会资本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拓宽高速公路建设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投资;改革审批制度,制定交通建设项目核准办法,放宽准入限制,简化审批程序。
完善用地政策法规。本规划中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规模较大,国家相关法律对征地拆迁补偿只作了框架性规定,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建议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细化补偿费用标准,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规范征地拆迁工作。
控制通道建设红线。建议政府出台相关规定,预留规划项目建设用地,明确公路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范围,实行红线控制。红线内禁止审批新增建筑物或私自乱搭乱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规划经批准后,应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相应的项目储备。前期工作要远近结合,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利用线位资源,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对于标准高、投资大的项目,可考虑分期建设,既要满足近期发展需要,也要为远期发展预留出相应的空间。
公路建设与生态环保建设要同步推进,针对建设项目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态环保设计的具体方案,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沿线绿化,建设绿色生态走廊,最好能够降低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一篇:二手车出口如何叫好更叫座